梁会兰的女儿只在她身边呆了4个半月,如今已经9周岁,几乎靠老家的婆婆一手抚养大,现在在老家上学。
“他们早就不把我当外人了,”35岁的梁会兰要把照顾孤寡老人的事情继续做下去,“舍不得他们呢,他们对我好,我也对他们好,人和人就是相互的。你说呢……”
1995年,梁会兰毕业来到京棉二厂工作,参加了工厂成立的“学雷锋”小组,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公益之路。
无法给女儿如其他人一般的母爱,也让梁会兰难以心安,ルブタン シューズ。暑假女儿来北京,看到家里摆的红彤彤的一排排证书,同样不善言辞的孩子说:“呀,妈妈得这么多证书。”
16年间,她义务照顾赵桂珍、黄佩芝等十几对孤寡老人和残疾老人的生活起居。
微博推荐 | 今日微博热点(编辑:SN034)
“我知道他心疼我,他心里肯定觉得我干的也是好事。”梁会兰羞涩地笑着。更令她欣慰的是,丈夫忙完一天的工作,也跟着她跑到老人家,当起了“电工”“维修工”,给梁会兰减轻了不少负担。一次,梁会兰照顾的赵桂珍老人因气管炎住进医院,她丈夫和她替班,轮流照顾老人。
梁会兰的一家
分享到: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
2006年下岗后,梁会兰当上了“专职女儿”,gucci バック。如今,她照顾着8对老夫妇的生活,每天为此奔波忙碌。
她和丈夫经人介绍结婚,丈夫不善言谈,但对其公益行动从来持肯定态度,“这一次他是伤心了”,ルブタン。梁会兰心里惭愧加懊恼,也觉得自己实在愧对家人。
“她知道我在做什么,トリーバーチ 通販,”梁会兰从女儿欣喜的脸上得到了很大的慰藉,她带着女儿去老人家、去敬老院,女儿也跟老人聊天,当起了小志愿者。
当天晚上,ラルフ ラグビー,她还是去给几位老人洗完澡,半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。令她感到温暖的是,尽管她的丈夫生了气但还是洗了衣服,做了家务,并给她留了晚饭。
一般家务全拿下,修脚也有真功夫。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范继文
“您看您的,我忙我的”
“我们娘儿俩一起晒太阳”
“我替我母亲挂个号”
那些被梁会兰视为家人的老人,也已经不再将“小梁是我们的福气”“小梁是好女儿”之类的话说出来。这些年迈的老人多数时候是那么安详地坐着,看着梁会兰操劳着他们的生活起居。
本报记者 孙乾
■特写
2009年,梁会兰的公公在河北老家生病住院,而梁会兰因为需要照顾8户孤寡老人的生活,无法抽身回去照顾。不久后,其公公病逝,梁会兰的丈夫又难过又生气。
相关的主题文章: